八苦·殇の杂货铺子

36.5°人的温度,生活的温度;······
用37度的体温,给你520度的爱·······

视观察【人心】

想要揣摩人心,就要细心观察人的言行的细节,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,才能深入人心。

两个方面:言与行。

自古情深留不住,

 唯有套路得人心。

三种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人

孔子说:“看清他行为的目的动机,考察他行事的方法手段,洞悉他处事的心态变化。那人还能隐藏吗?那人还能隐藏吗?”

孔子提出了全面考察人的方法,集中在三个要点:行为动机、方法手段和心态变化。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”“”、“”、“”,是三种不同的观察人的方法。“”,是以平常的眼光从远处来看,侧重于通过全面、宏观的了解,整体把握并构勒出一个人的全貌;“”,是从近处来看,要用具体深入的考察,把一个人从过去到现在的各方面情况分析清楚;“”,是仔细地看,不要忽略细节,细致入微地洞察人的内心深处,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心态变化。孔子用语十分精到,这三字有浅深之分,从整体到局部,由外表而深入内里,不是简单的看过就了事。

结合观察的不同程度,考察人的着眼点也分为三个不同方面——所以、所由、所安。

第一是“所以”。“以”是原因,指人的行为目的,或者说是居心、动机。要识别一个人的真实面目,就要去了解他行为的动机、目的,找出其行为动机的居心何在,这是知人识人的前提和落脚点。“以”字在古时,还有当“用”字讲的另一种解读,指一个人在眼前所做的事情,即现在的日常行为。

第二是“所由”。“由”是路径,如何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动机目的?关键在于要对他过往的行事方式与手段进行辨别和鉴定,人的心术不同,行事的取径也就不同,有人喜欢走捷径,走后门,有人则甘于中规中矩,踏实苦干,通过对行事的方法手段作深入考察,才会把人看得清楚,不会看走眼。从时间和空间上讲,“由”是立足于过去,而不是现在。

第三是“所安”。“安”是心态,是心理变化的状况,即一个人对自己行为选择与结果的心理反应,这里已经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。“所安”,重点是关注他在处事过程中的心境如何,由行事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去洞察他的内心,由事情的结果去探悉他的本意,是安心还是不安心,特别是要找出他的“不安心”所在。如果是勉强为之,就会不安不乐,就会有不满意的表露,可以看出他性格中本质的东西。如果是乐此不疲,兴高采烈,也就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喜好与情趣所在。

对人的考察,这一点尤为重要,从道德上看人心的区别在于仁与不仁、善与不善,但人的目的、动机是隐藏于内心的,有时好人会犯错误,坏人也会用忠厚的外貌来掩饰内心,表白自己居心善良、动机纯正。因此,观察一个人对行为结果持什么态度,若是出现了坏的结果,他心安理得,毫无愧意,甚至心存喜悦,洋洋得意,相反,出现了好的结果却反而不高兴,那么,他的初衷就无法掩盖了。

可见,从显性的行为到隐性的思想、从过去的履历到当下的作为,全方位、立体式地深入仔细考察一个人,就能把人看清看透,不管你是君子装得平庸,或者是做了好事不想张扬;还是小人装得善良,或者是做了坏事还想掩盖,其人格与心地都无法隐藏。所以孔子说:“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”这个“廋”字看起来有点像胖瘦的“瘦”字,但左边少了两点,读音为“sōu”,是隐藏的意思。那个人还能隐藏吗?为了强调,孔子把这句话连说了两遍。的确,用“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”三个方法去观察人,就像有了照妖镜、放大镜和显微镜三件法宝,任何人都没法把自己隐藏起来。

按照孔子这种观人之法作全面的考察,历来被当政者、用人者所重视。即使是普通百姓,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会和人打交道,怎样了解别人?如何保护自己?可以在孔子这里汲取智慧。

不过还得提醒一句,人是复杂的,尤其是小人,大多是弯弯绕,心思十分慎密,伪装非常巧妙,欺诈的方法也实在太多,所以孔子观人三法的应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需要自己去不断揣摩体会。另外,如果用这些方法来观照自己的内心,反思人生,也是很有意义的。


   
评论
热度(1)